• <sub id="annn9"></sub>

      <form id="annn9"></form>
          <wbr id="annn9"><legend id="annn9"></legend></wbr>
          <form id="annn9"></form>
          您現在的位置: 中國污水處理工程網 >> 污水處理技術 >> 正文

          UASB-SBR工藝處理硫酸新霉素廢水

          發布時間:2022-12-21 10:38:29  中國污水處理工程網

          硫酸新霉素是一種氨基糖苷類抗生素,主要用于治療禽敏感的革蘭氏陰性菌所致胃腸道感染,在畜牧業、水產養殖業應用廣泛。其生產過程中會排出大量有機廢水,主要來自以葡萄糖和玉米漿等為原料的發酵、過濾、提煉、精制等過程排水及設備沖洗水。該廢水COD高達25~30g/L,硫酸鹽約2.0~2.5g/L,總氮約3.0~3.5g/L,屬難降解有機廢水。若未得到妥善處理,會對人體健康和環境造成威脅。

          目前,厭氧-好氧組合處理技術是處理抗生素廢水的主流工藝,其既克服了厭氧法出水不達標的缺陷,又避免了好氧法能耗高、運行成本大的問題,并可同步去除有機物和營養元素。厭氧處理工藝中應用最為廣泛的厭氧反應器是上流式厭氧污泥床(UASB),其具有有機負荷和去除率高、不需攪拌、無污泥回流、水力停留時間短等特點,但抗生素類物質對產甲烷菌有較大的抑制作用,可能會對厭氧生物系統的運行和處理效能造成較大影響。好氧處理工藝通常選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(SBR),SBR處理工藝中,硝化和反硝化在同一池內進行,理論上脫氮率可無限接近于100%。因此,針對硫酸新霉素廢水水質特性,筆者采用野UASB-SBR冶組合工藝處理硫酸新霉素廢水,分析硫酸新霉素濃度對UASB工藝運行特性的影響,研究反應器的啟動過程及UASB-SBR對廢水的處理效果,以期為該類廢水處理工程的設計、調試及運行提供參考。

          1、材料與方法

          1.1 試驗用水

          試驗用水為河北省某制藥公司排放的硫酸新霉素廢水,廢水pH3.5~4.5、COD25~30g/L、SO42-2.0~2.5g/L、總氮3.0~3.5g/L、硫酸新霉素550~600mg/L,由于廢水污染物濃度過高,需根據運行條件適當稀釋。

          1.2試驗污泥

          UASB接種污泥取自某淀粉廢水厭氧反應器中的顆粒污泥,接種體積占反應器有效容積的40%左右,反應器污泥接種量為27gVSS/L。

          SBR接種污泥取自某城市污水處理廠二沉池污泥。污泥呈黃褐色,SVI82mg/L。接種體積約為反應器有效容積的30%,反應器內污泥質量濃度4000mg/L。

          1.3 試驗裝置

          試驗裝置見圖1。反應器采用有機玻璃制成,其中UASB反應器有效容積3L,反應區內徑45mm,高度1000mm,沉淀區內徑150mm,反應器內部設置三相分離器,氣體從反應器上部收集;SBR反應器有效容積15L,反應區內徑160mm,高度750mm,反應器上方裝有攪拌電機(HDM-1035),可控制攪拌速度和攪拌時間,反應器底部裝有曝氣裝置,采用鼓風曝氣(轉子流量計LZB-3WB),可調節曝氣量。SBR反應器置于恒溫水箱內,實現恒溫(20±1)℃運行。

          1.jpg

          利用加熱裝置將廢水預熱到38~40℃后,通過蠕動泵(BL100)將廢水打入UASB底部,經過厭氧生物處理后的出水從頂部溢出到中間儲水箱后,通過蠕動泵(BL100)將中間儲水箱廢水打入SBR反應器。SBR反應周期為24h,即每天運行1個周期。運行條件為進水5min、缺氧反應6h、好氧反應6h、沉淀30min、出水15min,其余為閑置時間。缺氧和好氧條件分別由機械攪拌器和空氣泵曝氣來控制。SBR進水量3L,排水比為0.4。UASB反應器產生的沼氣從裝置上部排出,經過水封后,接入濕式氣體流量計(LML/LMF),記錄產氣量。

          1.4 分析方法

          硫酸新霉素濃度采用鄰苯二甲醛(OPA)衍生化高效液相法測定。pH采用玻璃電極法測定,COD采用重鉻酸鉀法測定,總氮采用過硫酸鉀氧化-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,氨氮(NH3-N)采用納氏試劑光度法測定,SO42-采用重量法測定。溶解氧(DO)使用JPSJ-605DO分析儀測定。

          2、結果與討論

          2.1 硫酸新霉素濃度對厭氧抑制影響

          利用營養液和硫酸新霉素配制硫酸新霉素質量濃度分別為300、600、900、1200mg/L4種模擬廢水,采用全自動甲烷潛力測試系統(AMPTS),測定不同硫酸新霉素濃度廢水厭氧產甲烷氣量,分析硫酸新霉素濃度對厭氧反應的影響,結果見圖2。

          2.jpg

          由圖2可以看出,隨著硫酸新霉素濃度的增加,厭氧顆粒污泥最大產甲烷量逐漸減小,其中對照樣品最大產甲烷量為205.8mL。與對照樣品相比,硫酸新霉素質量濃度為300、600、900、1200mg/L的最大產甲烷量分別降低了6.5%、9.9%、14.2%、29.7%。此外,不同硫酸新霉素濃度下最大比產甲烷速率(Umax),即1gVSS(間接代表厭氧微生物量)厭氧污泥每日的最大甲烷產量。硫酸新霉素質量濃度為300、600、900、1200mg/L,在反應時間1200min時,相對活性分別為93.5%、90.1%、85.8%、70.3%。一般認為RA75%~95%表示輕度抑制;RA40%~75%表示中度抑制;RA<40%表示重度抑制?梢,廢水中硫酸新霉素質量濃度在300~900mg/L時,對厭氧消化產生輕度抑制影響,當硫酸新霉素質量濃度大于1200mg/L時,對厭氧消化產生中度抑制影響。

          2.2 UASB反應器運行情況

          UASB反應器啟動過程共80d,分為3個階段院啟動初期(1-28)、適應期(29-53)和穩定期(54-80)。進出水CODCOD去除率的變化見圖3,容積負荷和水利停留時間(HRT)變化情況見圖4。

          3.jpg

          4.jpg

          2.2.1 UASB反應器啟動

          UASB的啟動負荷為1.0kgCOD/(m3d),進水COD3000~3200mg/L,NH3-N8~12mg/L,硫酸新霉素為68~75mg/L。啟動初期需調節進水pH,因為厭氧反應器中產甲烷菌(MPB)pH較為敏感,當環境pH超出其最適生長pH(6.8~7.2)時,會抑制其產甲烷過程,造成有機酸累積,嚴重時引起系統酸化。因此,啟動初期用Na2CO3調節進水pH7.0~7.5,并檢測出水堿度。隨著運行時間的延長,反應器內堿度不斷升高,到第7天,反應器內堿度達到3045mg/L,說明反應器具備pH緩沖能力,此后進水不需調節pH。啟動第1-2天,考慮到厭氧顆粒污泥的適應性,采用間歇進水,此階段COD平均去除率約40.3%,第3-12天,厭氧顆粒污泥逐漸適應水質,因此通過調節進水量提高反應器運行負荷,負荷提高幅度為0.5kgCOD/(m3d)。隨著厭氧微生物活性增強,COD去除率逐漸增加,第8-12天,平均COD去除率達到72.0%。第13-28天通過提高進水濃度和提高進水量相結合的方式提高負荷,負荷提高幅度為0.5kgCOD/(m3d)。第24-28天,運行負荷達到2.76kgCOD/(m3d),進水COD5575mg/L,出水COD1322mg/L,COD去除率穩定在70%以上,UASB啟動完成。

          2.2.2 UASB反應器運行負荷確定

          UASB啟動成功后進入適應期,此時控制反應器進水COD5000~5500mg/L,縮短HRT來提高運行負荷,具體控制條件院當COD去除率大于70%時,穩定運行3~4d后,提高負荷,負荷提高幅度為0.5~1.0kgCOD/(m3d)。由圖3、圖4上的適應期可見,第41-47天,HRT縮短到24h,即運行負荷達到5.2kgCOD/(m3d),COD去除率為73.5%,出水COD1356mg/L,反應器沼氣產量8.2L/d;第48-53天,HRT縮短到20.57h,即容積負荷提高到6.3kgCOD/(m3d),平均COD去除率為59.9%,出水的COD2233mg/L,較運行負荷為5.2kgCOD/(m3d)COD去除率降低了13.6%。分析認為在厭氧消化過程中,SO42-在硫酸鹽還原菌的作用下轉化為硫化物,有機氮在水解階段分解產生NH3-N,硫化物和NH3-N溶于廢水對厭氧微生物有毒性作用,研究表明,游離的硫化氫對厭氧顆粒污泥的半抑制質量濃度約為250mg/L,NH3-N質量濃度對厭氧顆粒污泥的半抑制質量濃度約為1000mg/L。在UASB負荷提高階段,當運行負荷為5.2kgCOD/(m3d)時,出水中硫化物、NH3-N質量濃度分別為146、633mg/L,而當運行負荷提高到6.3kgCOD/(m3d),出水中硫化物、NH3-N質量濃度分別為253、755mg/L,對厭氧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明顯,COD去除效果降低。因此,UASB處理硫酸新霉素廢水時運行負荷控制在5.2kgCOD/(m3d)。

          2.2.3 UASB反應器穩定運行效果

          UASB反應器容積負荷5.2kgCOD/(m3d)、HRT=24h條件下運行20d,UASB處理效果如表1所示。

          5.jpg

          由表1可以看出,進水COD/SO42-約為8,研究表明,COD/SO42-大于2時,硫酸鹽還原菌和產甲烷菌達到平衡狀態,共同發揮去除有機物的作用,厭氧反應器可以穩定運行且效果良好。本實驗的研究結果證明了這一結論,COD的平均去除率為73.5%。NH3-N質量濃度由20~30mg/L增加到612~648mg/L,這是由于厭氧消化的水解作用將大部分有機氮分解為NH3-N,因此后續工藝需進一步脫除NH3-N。出水硫酸新霉素殘留為0.12~0.2mg/L,平均去除率為99.8%。UASB運行期間,沼氣產氣量為8.0~8.5L/d。

          2.3 SBR運行情況分析

          2.3.1 SBR反應器啟動

          啟動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培養硝化細菌,因此只進行好氧反應,溶解氧保持2.0~2.5mg/L。每個運行周期24h,具體運行條件為進水5min、曝氣12h、沉淀30min、出水15min,其余時間閑置。NH3-N的去除情況如圖5所示。配水采用厭氧出水加自來水的方式,進水pH7.6~7.8、COD283mg/L、NH3-N121mg/L。由圖5可以看出,到第18個運行周期,NH3-N去除率穩定在96%以上,SVI達到77mL/g,說明污泥沉降性能良好,反應器啟動完成。為保證啟動階段的良好運行,持續運行至第20個周期。

          6.jpg

          2.3.2 CODNH3-N的去除情況

          SBR反應器啟動完成能夠穩定運行后,逐步提高進水濃度,即提高容積負荷,實現UASB出水直接進入SBR反應器,并考察SBR反應器對CODNH3-N的去除情況,結果如表2所示。

          7.jpg

          由表2可以看出,隨著反應器進水COD(262±11)mg/L提升到(1309±60)mg/L,反應器出水COD[相應地上升,從(96±3)mg/L提升到(450±18)mg/L,這是由于進水中不可生物降解物質的累積和負荷的提高所致,COD去除率基本穩定在60%以上,微生物對廢水已有較好的適應性。運行到第41-45天時,COD容積負荷5.818kg/(m3d),NH3-N負荷達到0.036kg/(kgMLVSSd),COD去除率保持65%以上,NH3-N去除率保持95%以上。反應器運行穩定,出水CODNH3-N達到《發酵類制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》(GB21903-2008)規定的間接排放要求。

          2.4 組合工藝對廢水的處理效果

          UASB-SBR組合工藝對廢水的處理效果見表3。連續運行14d,COD去除率達到91.8%,出水COD<500mg/L、NH3-N<20mg/L,可滿足當地污水廠排入要求。

          8.jpg

          3、結論

          (1)廢水中硫酸新霉素質量濃度在300~900mg/L時,對厭氧消化產生輕度抑制,當硫酸新霉素質量濃度大于1200mg/L時,對厭氧消化產生中度抑制。

          (2)在進水COD5010~5565mg/L、SO42-610~655mg/L、總氮712~800mg/L、硫酸新霉素質量濃度103~129mg/L、容積負荷5.2kgCOD/(m3d)、HRT=24h條件下,UASB反應器穩定運行,出水COD1250~1348mg/L、SO42-15~20mg/L、NH3-N600~650mg/L,硫酸新霉素質量濃度為0.12~0.2mg/L。COD去除率穩定在73.0%左右,沼氣產氣量為8.0~8.5L/d。

          (3)采用SBR工藝處理硫酸新霉素廢水UASB厭氧反應器出水時,在MLSS3500~4000mg/L時,COD容積負荷為5.818kg/(m3d),NH3-N負荷0.036kg/(kgMLVSSd),出水COD、NH3-N分別為412~488、12~16mg/L,平均去除率分別為67.0%、97.4%。

          (4)UASB-SBR組合工藝處理硫酸新霉素廢水,出水可滿足《發酵類制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》(GB21903-2008)間接排放要求。(來源:河北科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,河北省污染防治生物技術實驗室,河北科技大學建筑工程學院)

          相關推薦
          技術工藝案例
          天天摸夜夜操,天天拍夜夜操,天天拍夜夜添久久精品,天天日日夜夜操

        1. <sub id="annn9"></sub>

            <form id="annn9"></form>
                <wbr id="annn9"><legend id="annn9"></legend></wbr>
                <form id="annn9"></form>